据新华社电 随着多个城市“国五条”细则渐入“满月”,近期的楼市呈现量跌价滞、观望情绪加重等特点。新一轮楼市调控会不会成为一道价格“分水岭”,房地产市场又能否就此进入良性轨道?
2012年下半年以来的楼市躁动历历在目:一线城市房价连续多月上涨。1月份,南京商品房成交量同比上涨215%、北京二手房网签量同比大幅上涨360%……
进入4月,随着“国五条”各地细则陆续出台,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冰火两重天:成交量大幅回落,二手房成交遭“腰斩”;房价未见明显松动,价格趋稳;一线城市房源下降,业主出手意愿下降;改善型需求明显降低,刚需仍然较足。“4月份的成交量下滑是对3月楼市‘过度亢奋’的修正,也说明了市场观望氛围较浓。”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昇说。
由中央制定大政策,地方制定具体细则是本轮调控一大亮点,然而记者梳理发现,各地细则版本大相径庭,一些地方观望、敷衍态度显现无疑。
所有地方版本中,北京可谓最严厉。除了严规20%的交易个税外,京籍单身被限定只能购买一套住房。一位本想代外地朋友在北京买房的先生坦言“果断放弃”。
数据显示,4月北京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下降88.1%,记者在走访多家楼盘时未发现大幅涨价情况,并有个别楼盘已下调新一期楼盘预售价。
与此相对的是,多数城市虽然态度恳切,但内容缺乏新意。上海、深圳、重庆等7个地市虽然明确涉及20%个税,广州、南京等地提出预售证核发制度,另有一些城市提出限价目标,但总体上是对中央“国五条”的重申,被指缺乏“杀伤力”。
还有一些城市的调控政策更是大而化之,语焉不详。昆明市称“要求各部门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,继续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措施、差别化住房和房地产税收政策。”济南市则称“进一步落实限购、住房信贷政策…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。”
陈昇等专家指出,一些地方规避热点问题,缺乏“杀伤力”。一线城市对于政策执行较为严格,不少二、三线城市则“从轻发落”。“一些地方难舍楼市依赖,细则缺乏诚意,调控效果难免打折扣。”但是,新政策已在短期内抑制房地产市场的需求。央行调查显示,购房者购买意愿逐渐下滑,未来3个月内准备出手购房的居民占比为14.8%,较上季下降0.6个百分点。